贴欣课堂
Tiexin Classroom

入伏倒计时!三伏贴开贴,收好这份贴敷指南!

2025-07-10

小暑一过,三伏天马上跟着来了,是一年中阳气最旺、湿气最重的时节,也是调理体质的黄金窗口。

今年三伏天7月20日入伏,8月18日出伏,共计30天。将打破近十年“40天长三伏”的惯例,成为近年来“最短”的三伏天。

2025年三伏天的“短”,是历法特殊性决定的。

按照传统历法,三伏天由“初伏”“中伏”“末伏”组成,其中“中伏”的长短取决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(初伏起点)和第四个庚日(中伏起点)之间的间隔。2025年夏至(6月21日)后,第四个庚日出现在7月30日,导致中伏仅10天(往年多为20天)。2025三伏天气候特征:高温集中+湿热叠加,热得更有“攻击性”,将给我们身体带来更大的考验!

为什么三伏天要贴三伏贴?

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三伏天作为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,正是“借天力,祛寒疾”的绝佳时机。此时人体气血通畅、毛孔开张,药物更易通过穴位渗透经络,直达病灶。中医主张“治未病”,三伏贴借自然阳气之威,驱散体内积寒,调理阴阳平衡,为冬季健康筑牢根基。

2025贴敷时间表

伏前预热贴 7月10日—7月19日

提前唤醒阳气,疏通经络,为后续贴敷打好基础。

初伏贴 7月20日—7月29日

顺应阳气升腾之势,开穴通络,奠定全年温阳散寒根基。

中伏贴 7月30日—8月8日

借一年最热之力,深入驱散体内顽固寒邪,调和阴阳,强健免疫。

末伏贴 8月9日—8月18日

巩固前期战果,防止病邪反扑,为秋冬储备更多阳气。

伏后加强贴 8月19日—8月28日

强化巩固,锁住阳气,实现更长效的体质调理。

  • 1体弱儿童:增强免疫,促进发育

过敏性鼻炎、哮喘、反复呼吸道感染、消化不良、遗尿、生长发育迟缓

儿童是“冬病”的好发人群,其脏腑娇嫩,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使其更易受寒邪侵袭。三伏贴通过刺激相应穴位,可显著提升儿童免疫力。

02

  • 中老年群体:驱寒止痛,护卫心脑

骨关节疾病:风湿/类风湿性关节炎、肩周炎、颈肩腰腿痛

呼吸系统病: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、慢阻肺

中老年人阳气渐衰,寒湿之邪易留滞经脉。三伏贴能温通经脉,减轻冬季病症发作

  • 0职场亚健康:调理脾胃,重拾活力

吃冷食后胃痛腹泻

长期大便溏烂

畏寒怕冷、面色苍白

慢性疲劳、免疫力低下

现代人过度依赖空调、嗜食冷饮的生活习惯,易损伤脾胃阳气。三伏贴通过温阳补虚,能有效改善阳虚体质,特别适合“办公室综合征”人群。

04

  • 寒性体质女性:温宫散寒,调理经孕

痛经、月经不调

产后头痛、产褥期受寒

反复阴道炎、慢性盆腔炎

宫寒不孕

“十女九寒”的说法在中医理论中具有依据。女性阳气相对不足,加上现代女性常着露脐装、饮食寒凉等习惯,易导致宫寒阳虚。三伏贴通过贴敷相应穴位温煦胞宫,可改善多种妇科问题。

贴敷有哪些注意事项?

  1. 三伏进行穴位贴敷期间,忌食生冷、辛辣、油腻,忌食海鲜、发物;多饮水。要注意防寒,保暖;不要出大汗,贴敷取下3小时以后方可洗澡,不要搓背。

  2. 使用当天禁止游泳、淋雨、冷饮;洗浴时,局部用清水冲洗即可,不宜用肥皂和沐浴液等。

伏天养生小技巧

  • 养心护心

“汗为心之液”,夏天汗液大量排泄,不仅伤心气,还会导致心阴虚,容易受到暑热邪气的侵犯,所以伏天养心显得尤其重要,尤其对于本身有心脏病的患者。

适当进食红色食物如红枣、红豆、樱桃等,可养心、温阳、助眠。

  • 清热除湿

三伏天闷热潮湿,人体很容易被湿邪侵袭。平时可以多按摩足三里、承山穴,可以起到祛除湿邪、调和营卫之功效。